老胡这样的过去要集中隔离,现在改居家隔离了,为什么?
点击
上方蓝字
关注我们
老胡也封在家里了,楼里出了阳性。是昨晚开始封的,现在说的是封5天(希望不会5天加5天),足不出户,核酸等上门。过去这种情况很可能被转运集中隔离,但现在都改居家了,二十条之后巩固了这种做法,很好。
这种变化的最大动力是因为集中隔离的资源不够了,必须让过去集中隔离的大部分人改为居家隔离。就北京市来说,今天公布的昨日最新数据是154+808,新增接近了上千例,这当中有266例是社会面筛查人员,应该包括我这栋楼里查出来的人。按过去的做法,出一个新增,被集中隔离者少说也得上百人,也就是说这266例新增,应该会导致3万名左右被隔离者,甚至更多。这个数字今后几天还可能更多,北京市哪有那么多集中隔离的资源?
事实上,北京整个防控体系已经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精准防控需要精准细致的流调和对高危人员的有效管控,另外需要各种配套资源的辅助。
▲资料图(图源:新华社)
北京的防控体系应对一天几十个、上百个病例,摸清它们的传染链,阻断疫情传播是能够做到的,但是病毒新变种潜伏期短,传播太快,现在一天上千个病例,这个体系对付它很难不出现一些漏洞。首先流调的质量势必下降,过去病例少,做流调的都是专业人员,研究得很细,公布出危险点位,老百姓议论纷纷,全都记住了。现在一天这么多新病例,把流调搞清楚,危险点位公布出来,大家也都记住,这已经超出了北京基层和社会上的现实能力。
北京市的定点医院和方舱医院现在应该快达到收治病人的极限能力了。新出了病例,周围邻居不再像过去那样再去集中隔离了,改为居家隔离,防控效果多少会打一点折扣。有人说,那就建更多方舱,把更多宾馆改为集中隔离点。问题是那样做并不容易,因为集中隔离点不仅需要场地,而且需要大量管理人员。听专业人士说,一百名集中隔离者,怎么也得要20人提供服务保障,北京假如今天新增3万名集中隔离者,就意味要新增至少6000名服务保障人员。明天看样子还会增加感染者,再增加几万名集中隔离者,又需要新添万八千服务保障人员。那样的服务保障力量是很难动员组织起来的。
▲资料图(图源:新华社)
所以老胡被封在了家里,而不是去集中隔离点。其实老胡大约10天前从浙江回来,就被要求居家隔离了3天。当时社区指导我居家隔离时说,我待在家里就行了,足不出户,会有大白上门为我做核酸,帮我带走垃圾。但是社区做不到这些,后来我经同意自己下楼做的核酸。我当时就觉得事情不妙,北京市的防控指令虽然下达了,但是一些基层力量做不到,因为人手太紧张了。老胡的妹妹在一个基层办事处工作,我知道他们现在处于什么样的紧张疲惫状态。
防疫是对抗病毒,但防疫的策略也一定是与现实形势紧密互动的,因为现实是客观的,我们与之博弈的结果不光取决于意志,还取决于力量的对比。北京市仍在竭尽全力,从周末开始,北京加大了防控措施,迅速进入了部分地区停堂食、居家办公的状态,城市的绝大部分社区仍然开着,被封的只是楼栋和单元,但城市相当程度上静了下来。看看这几天的防控升级能否起作用吧,未来几天是决定性的。如果疫情能够平缓起来并且掉头下行,局面将柳暗花明。如果病例继续上升,病毒在社会面继续扩散,那就意味着北京市现有体系和资源挡不住奥密克戎的攻势,必须采用新思路新办法对付它。
▲北京市朝阳区多家商超和写字楼近日要求持24小时核酸方可进入。(图源:健康时报)
我们需要为奥密克戎冲破现有防控体系未雨绸缪,提前构建新办法新防线。毕竟现在绝大部分感染者都是无症状和轻症,我们的防线就算失去了外城,但是守住内城,阻止疫情制造大量重症和死亡,仍是绰绰有余的。我们在这个冬天大概做不到所有感染者清零,但我们力争重症清零,瞄准易受病毒攻击的脆弱群体加强防护,仍大有可为。我们的防疫并未失败,北京的重症掰着手指头能数得过来,广州几乎是零重症,这怎么能算失败?
病毒在变异,我们防疫的总目标不变,但是在打法上以变应变,都是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健康和经济社会秩序的运转,所以无论如何我们用不着惊慌,我们要继续打得很有章法。像老胡这样,不去集中隔离点,而是待在家里隔离,这种变化不是挺好的吗?如果有一天收治资源不够了,无症状感染者也自我居家隔离,基层把现有管理资源投入到管好那些无症状感染者,防止他们乱跑,也未必就不能达到效果。
让我们坚守二十条,从容前行。这个冬天将是我们加深认识奥密克戎、在不断调整中筑牢对疫情总控制力的时候。我们一定能够突破奥密克戎越来越虚张声势的重围。